2017年12月10日2:30,yl6809永利官网春秋读书会唐代社会史组在霍斌老师的带领下于01102教室开展了2017年下半年第五次读书活动。本次活动大家阅读了《太平广记》卷四五二《任氏传》的下半部分以及卷四八六《无双传》。
在《任氏传》里,我们首先对“苍犬”这一形象产生疑问。苍犬在古代经常伴以妖、巫等神秘色彩,与之相关的典故还有吕太后被犬索命之谜,但是经过对文章的分析我们认为此处的“苍犬”与吕太后的典故干系不大,并且在文章中提到此犬为猎犬,而被扑咬之人乃是一狐妖,这种行为更似天敌之克,而非所谓巫惑之说。继而我们由“巫”这一现象展开了思考:“巫”的存在,在唐朝的可信度是多少?唐人是如何看待“巫”这一现象的?霍斌老师为我们的这一思考进行了解说,即在唐人看来南方是比北方巫术要盛行的,例如如今湖南湖北等地区,而“楚国好巫”这一说法更是流传甚广。南方比北方更好巫这一现象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一般来说越落后的地区这种巫惑说法便更为流行。
其后同学们继续讨论,在对文中建中二年,裴冀、孙成等官员同时被贬这一内容时,老师提出疑问:即为何同时被贬?同时提醒我们学历史要有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比问题如何解决要重要许多。而后我们发现裴冀、孙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老师再次提醒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材料,研究一件事是可能需要大量分散零碎的材料相互佐证才可构成线索的;并且在小说中出现的信息不一定全为杜撰,比如其内容具体提到的人名,甚至有较高官职的人名,有很大可能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我们在引用时要慎重考察原文史料的真实性,加以运用。
其后有同学提出疑问,即“骑驴”现象在唐朝不一定是因为驴贱而骑驴弃马的,有说法认为骑驴是文人高洁而不拘一格的象征。我们对这一说法展开争论,最后认为此说法是文学性的牵强附会,唐朝好马,并且马是富贵之家才可圈养起的,而驴贱于马,平常之家一般是以驴代步为多。霍斌老师提醒我们历史学是一门基于史料的严谨学科,与文学是有着显著区别的。
其次同学们在关于唐朝官员赴任时是否携带家属产生疑问,我们讨论过后得出是可带可不带的,家眷会因为要经营本族田地生产或者尽孝于长辈而留在本地不随之赴任。
在《无双传》里我们首先对文章中出现的“门者”身份是否为叛军展开讨论,最后认为其身份混杂,归属不一。接着对“青衣”这一形象以及颜色在古代的身份象征这一问题展开交流,得出“青衣”在古代借指奴婢,并且青色所代表的地位并不高,不同的颜色在古代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及地位的,例如汉朝前期崇尚黑色,皇帝及贵族的服饰大多为黑色;而明朝皇帝多为黄色等。霍斌老师为我们推荐了相关书籍,如阎克步先生的《服周之冕》以及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饰史》。
之后对文中“重戴”这一描写我们产生疑问,“重戴”可能是唐朝高官的一种标志性服饰方法,但是这一解释却与原文中的情节逻辑相悖,最后未能讨论出结果,需要我们课下再次求证。其后我们了解到唐人送礼于女性长辈可以奉上雕镂犀玉的首饰,而对于不同身份的人送的礼也不尽相同,而这许多信息都是对唐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照。
之后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对文中内容展开激烈争论,即为何刘氏举家逃跑需要分成两批?以及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绕路启夏门?我们提出种种设想,初步认为有可能刘震需要善后某些事宜,不得不再次往返宫中;而绕路启夏门可能是由于启夏门在当时的守备情况要疏松于开远门,因此舍近求远。
其后关于“书舍”,我们认为此处应是刘氏的本族私学,并且设于外宅,其弟子大抵为刘氏的同宗子弟。读至“掖庭”,我们好奇于其奴婢对皇帝的态度,这需要我们课下搜集资料解决。之后关于唐代的良贱制度我们了解到贱民在法律上分等级,可买卖,是世代相承的,并且直至宋代良贱制度才崩溃,再没有了法律上的约束。
读至“前御”二字时,语义不畅,我们讨论后得出第一种可能是唐人本身有这样的语义表达,其二也是最可能的即《太平广记》记载出错,此处改为“前衔”更为合理。随后霍斌老师引申解释了唐代的官职制度,大致分为三类:散官、职事官、使职,并且有特殊的使职分离现象,类似于今日的荣誉头衔和本职职位。
在读到“涤器构火”时我们了解了唐代煮茶习俗,即是将茶叶研成细末,加以各色香料烹煮制成,与今天大为不同。其后我们了解到唐代管理驿站的杂务具体是有准备床褥、汤药等。在读到“秩满”、“归本官”时霍斌老师讲解了唐代任官制度,即中举后不能立即任官,需要经历制举制度才有资格任官,但是官缺不常有,且不一定对口,需要经历铨叙制度,即“三注三唱”才可能任官,并且三年秩满之后需要再次考核。
这次读书活动收获相当丰盛,每一位同学都受益匪浅,我们十分期待下一次的读书活动。
(文/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