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读书会中东组举办2018年上半学年第三次活动
2018年3月31日下午2点到4点,在一号楼的亚洲区域研究中心。我们在谢立忱老师的带领下,举行了上半学年第三次活动。由于同学们课前认真扎实的准备,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本次活动讨论的主题是“伊斯兰教兴起的背景及原因”,老师首先让我们依次发言,同学们从伊斯兰教诞生前的国际大背景,地理环境,一神教思想,半岛内部局势及穆罕默德个人努力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老师对每位同学的观点作了评析,指出了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提及波斯和罗马帝国的战争与伊斯兰教的关系时,大家普遍犯了战争直接导致伊斯兰教的产生及战争为伊斯兰教的扩张奠定了基础这一错误。老师指出,是因为两大帝国间的混战加剧了半岛危机,强化了阿拉伯民族的民族意识,进而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产生,所以不能毫无关联的说战争促使伊斯兰教的产生,大国势力的衰落,确实有利于伊斯兰教的扩张,但这是对阿拉伯帝国扩张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非是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随后老师对这一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他指出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危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动荡现状及生存的艰辛,迫使人们追求精神归宿,进而促成了伊斯兰教的诞生。其次是一神教思想已初露端倪,这不仅与安拉崇拜出现且安拉在众神中地位较高的原因有关,犹太教,基督教,索罗亚斯德教等一神教信仰传入半岛,致使阿拉伯人产生了朦胧的一神观思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接着是帝国的侵扰,两大帝国在中东的无休止的战争加剧了已经非常严峻的半岛局势,强化了阿拉伯民族的民族独立意识,进而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再次是穆罕默德的个人因素,老师强调,尽管英雄史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穆罕默德的勇敢,不屈,坚毅和睿智才促成了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壮大。最后伊斯兰教的产生是半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历史的潮流。
最后老师为我们确定了下次活动的主题“阿拉伯帝国衰亡的原因”,老师要求我们在读完所给书籍的基础上,去广泛涉猎其他资料,以获得对这一主题更为全面的认识及提高我们的材料搜集能力。
(文∕吕凌宇)
春秋读书会冷战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18年3月31日19:00,yl6809永利官网春秋读书会冷战组在刘长新老师的带领下于01204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本次活动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了《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第四卷第九章剩下的内容。该章节剩余内容主要是作者对于在冷战中胜出的美国做出的相关评述。作者在解释冷战发生的原因时,提到了“安全困境”的概念,即一国安全的巩固自动导致另一国安全削弱,一国出于自卫实力的提升会导致另一国实力的相对下降。这种情况加剧了原本就存在于美苏之间的不信任,使得形势不断严峻。
在对冷战的全局评论上,作者基本上秉持了中立客观的态度――两国之间不仅能借此和平解决相互间的分歧,而且还有助于避免相互间的直接对抗,即说明两个超级大国在同时拥有将对方及其盟友毁灭殆尽的情况下,双方均会不得不谨慎的决策和行动,因此也就产生了冷战下全球总体局势的稳定。同时,作者也指出了这种和平只存在于大国之间,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有许多国家被超级大国扶持参加代理人战争,这种战争造成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直接死亡,这些国家和他们的人民成为了冷战的牺牲品。
但是作者在陈述冷战后美国给留下的影响时,仍然不免流露出对美利坚的赞扬,因为作者是美利坚人。
第四卷所有内容到此全部结束了,通过对这一卷的学习,我们对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意识形态、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纷争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看到了所谓“冷”之下的暴力与流血带来的惨痛后果,以及国际关系中势均力敌的重要性。
如果说战争教会了我们什么,那我想就是,解决许多冲突的关键并不是善后,而是避免冲突的发生。因此冷战史对于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如何避免武力冲突,保持长期的和平也是当下乃至未来所有时间段内的永恒主题。
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李杰)
春秋读书会隋唐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1日9:00,yl6809永利官网春秋读书会隋唐组在刘丽老师的带领下于01305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本次老师带我们读了钱穆先生所著的《国史大纲》中,唐朝的府兵与方镇禁兵和政权之无限止解放两节。第一节主要讲了唐朝府兵制中存在的弊病,以及百性对这种制度的避之不及的原因。老师对唐朝的徭役制度展开详尽的分析,提出唐朝后期由于赋税和兵役制度的混乱,农民不富,国家不强。老师对此展开详细论述并推荐了《新唐书·娄师德传》一文。
第二节主要讲了唐朝科举制度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影响。老师根据科举取士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比较了唐宋两朝的文化并且提出南北方文化的对立与交融,说明了北朝在文化上的南朝化倾向问题。同时推荐了葛兆光先生的《画眉深浅入时无---从日本的高考试卷说起》一文。
活动最后,老师根据书中内容总结唐朝的赋税徭役制度结束了古代社会,而它的科举制度和政府组织却开创了后代政府,并且阐述了科举考试制度的深远影响。同学们收益良多。
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焦紫璇)
春秋读书会唐代社会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1日15:00,历史学院春秋读书会唐代社会组在霍斌老师的带领下于1号楼102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活动讲了《太平广记》卷一九《李林甫》,本篇选自《逸史》,以神仙志怪的角度讲述了李林甫的生平。
课上,老师直接进入主题,由学生先进行阅读,老师逐句开始讲解。在本篇内容当中,一反我们对李林甫所固有的形象,在这篇文章当中讲述了幼年不学无术却极其聪悟,年少遇见贵人道士,在成仙与当相之间选择后者,后二十年重权在握,却又因忘记道士之言,不修阴德而推后六百年成仙的情节。小说的最后为点睛之笔,记述了安禄山见李林甫时的紧张情绪,加深了对李林甫天上谪仙这一形象的描写。
在这篇文章当中,以神仙志怪的角度一改我们对李林甫口腹蜜剑的奸臣形象,在这篇小说当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李林甫为道教徒并且写这篇小说的人可能为李林甫的故吏门生或者是道教人士,写成的时间大概在安史之乱的那一时间段。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在史料当中去伪存真,不盲目信任的学习方法。
期待下一次活动。(文/李莹莹)
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举办2018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1号上午9点半到11点半,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在01402教室举办了本学期第四次读书活动。大家在张焕君老师的指导下共同阅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内容为第二十一章“宗教思想之弥漫”中第一部分后半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开头,由李宇航、武凯丽两位同学主讲。本次读书会由13个人参加。
本次读书会接上次讲的先秦宗教,开始继续讲秦汉及以后的宗教情况。首先,我们就书中提到的“祠太一方”中的“太一”进行解释。“太一”也写作“大一”,是一个至高神。出现广泛,比如“太一生水”。其中太乙真人中的“乙”有时也写作“一”。
然后,我们以黄帝的生活地区为由,张老师向我们介绍解释历史现象的两种方法。其一种方法是根据文献学来判断。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这是一种纯理性的判断。第二种方法是以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是跳出真假之变的范畴,来看待事件的发生与影响。两种方法各有优点,这会拓宽我们思考问题的宽度与广度。
接着,李宇航同学提出自己对内容的困惑,然后张老师给我们答疑。说后文“一切群体的事业之发展与长生,消融了个人的对立,而成为人生共同之期求。”与前文“古代一种严肃的、超个人的宗教观念,遂渐渐为一种个人的、私生活的乐利主义所混淆。”相矛盾。其实则不然。张老师认为后文其实还是对前面古代宗教的一种补充说明。比如有“古代以帝王代表著上帝”这样的字眼。并且以古代春秋与战国的社会风气作比较。春秋时期的人们家国情怀很浓。因为当时是贵族社会,社会间自有一套社会秩序与规则。这是一种群体面貌。而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各国变法把贵族家族打到,人们无法靠家族生存,只能靠自己,个凭本事吃饭。所以战国时期是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而到了大一统时期就又提倡群体的意义。
老师又讲到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重塑了一套以“仁”和“义”为核心的行为规范,来代替旧有的以祭拜歌舞、仪文细节的行为规范。这种新的行为规范既有哲学思考,又有其现实意义。它很好的与大一统政府相扶互进,自此就不再需要其他的宗教了。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道教与佛教无法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老师上课前与我们的谈话。他认为,我们学历史的人要有一个大的历史观,要能够吸收各种学者的说法。然后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比较,确认自己所赞同的观点。做历史研究的人要不盲从,有独立思考;还要讲证据,论从史出。我认为,张老师的话对我受益匪浅。希望诸君继续努力,可以有所收获。
(文/肖凯力)
春秋读书会东亚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1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yl6809永利官网春秋读书会东亚组在郭小鹏老师的带领下于一号楼202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活动开始郭小鹏老师以评改大四论文的经历提醒我们要为毕业论文提前做准备。接着,老师对关于写论文如何确定研究领域、巧妙使用史实材料、完成逻辑性提纲以及把握文献要点做了一系列的指导。
然后,进入读书会环节。本次读书会活动讲《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敌视型对华知行的表与里。当读到吉田茂回忆录的相关内容时,郭小鹏老师以上次叶子新同学的精彩发言为例,再次强调读书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随后几位同学阐释了对“政经分离”的看法,郭老师并对他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最后,老师根据论文格式的角度对“政经分离”的内涵、背景、表现、现实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对写毕业论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及写作时学会将翻阅的原始材料作为参考对象。
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吴秋菊)
春秋读书会拉美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1日16:00,yl6809永利官网春秋读书会拉美组在高宇祥老师的带领下于01402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本次活动是拉美组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活动,故吸引了多位同学前来参加。活动开始,高宇祥老师首先和我们讲述了他成立拉美组的原因,一是为了与同学们共同读书共同进步,二是为了填补同学们对于拉美史的知识空白,并使对拉美史感兴趣的同学获取更多与拉美史相关的信息。接着,老师直接切入主题,开始系统介绍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包括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具体包含了那些国家与地区,以及各国家的位置及概况。随后则追溯了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来拉丁美洲的历史,简言之,这就是一段被殖民与掠夺的历史。拉丁美洲曾相继被葡萄牙、西班牙与英国等国进行殖民,葡萄牙西班牙在拉美各地建立总督区,以便于统治压榨当地土著印第安居民,开发矿产,建立甘蔗种植园,后各地人民不堪奴役,纷纷在土生白人的领导下奋起反抗,而几位起义领袖也联合起来,最终经历十数年的战争,将西葡二国殖民者赶出拉美,拉美各国相继独立,土生白人随即实施考迪罗式的军事独裁统治。在工业革命后,拉丁美洲又成为英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原料提供地与商品倾销地,这又导致了拉美的本土工业迟迟得不到发展。在简述了拉美历史后,老师开始带领我们阅读《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的前言部分——人的命运,书的命运,该部分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读过前言,我们又对拉美被侵略和掠夺的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活动的最后,高宇祥老师还与我们简单谈论了在写论文时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以及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提示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下次活动时,我们将阅读《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的序言部分和“黄金和白银热”部分。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李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