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诸侯:晋国历史与文化》一书从叔虞封唐讲起,依历史发展顺序,直到三家分晋,旁及晋国的治国思想、礼乐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社会文化等。希冀六百余年的晋国往事,在本书中得以呈现。
前言
凡成过往,皆为历史。历史的精彩,在于从无彩排,也无重演,刹那即为永恒。历史的魅力,在于层拨迷雾,不断追寻,思古即是问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风轻云淡、恬静淡然的自然无为之美,也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海桑田之变。两周,显然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巨变时代。
两周,无论是国家结构、典章制度,还是世道人心、民情风俗皆发生巨大变化,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根所在,对后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晋国,无疑是两周辉煌乐章中,最为强劲的音符。
晋国的建立,是西周分封的结果。建立伊始,便承担着拱卫王室的重任。晋国在西周的情况,所知甚少,虽有晋侯墓地可填补些许空白,但仍无法勾勒晋国发展的线索。只是,零星的史料,仍让我们坚信,晋国在整个西周时期,一直走在不断发展强大的路上。周王室强盛之时,晋国忠诚地捍卫着王室的利益:坚守战略据点,推进势力扩张;追随天子征伐,镇抚天下四方。
甫入春秋,晋国便完成了自身的蜕变。骊山烽火,平王东迁,天子权威日降,野老黍离长叹。河洛成华夏中心,地处汾水之畔的晋国,慨然振衣,身当屏藩。戎车所至,使节所通,南拒荆楚,北御狄戎,东镇姜齐,西却强秦。自城濮一战,文公峥嵘建霸,终春秋之世,盟会常执牛耳。外敌环伺,觊觎之心未绝;尊王攘夷,担当之志愈烈。然而月盈则亏,天道好还。晋楚邲之战,将帅不和,晋国大败。一时间诸侯离心,危机四起。景、厉两君,奋起化解,国势重振,悼公复霸,八年之中,九合诸侯。风起于青萍之末,祸兴于萧墙之中。晋国之患,不在外敌,而在内政。自献公之世,国无公族,倚重异姓,愈到后世,公室与卿族矛盾愈甚,终成权力纠结下解不开的死结。悼公固然英明,无力于此,浸假以至于昭公,“六卿强,公室卑”,尾大不掉之势已成,最终只能分崩离析,三家分晋。
晋国的强大与解体,与其治国思想密不可分,尤其是“国无公族”政策的实施,异姓力量不断壮大,既是国力久盛不衰的动力来源,亦是三家分晋的症结所在。钟鼓玉帛、祭祀卜筮,在沟通天人的同时,也昭示着人文化成,尽显三晋礼乐华章。“天道远,人道迩”,在尊天、敬天前提下,重视涵养德行,成为时代人文精神的宗旨,更成为宗族绵延的法宝。
社稷庙堂,田野村乡,皆少不了人间烟火。玄端舄履、高冠博带、缁布深衣、羔裘朱绣,蔽体取暖之余,彰显礼制的有序;禾麻菽麦、鱼飧刍豢、脍炙之食、藜藿之羹,呈现物质丰富的同时,更显人群高下的差异;地穴庭院、高台楼榭、河津关梁、乘车驾船,绘制出先民的日常生活,悠远而又贴近。古与今,高与下,简朴与华美,短暂与永恒,恍若处处隔绝,分明事事融通。
公元前1043年,叔虞封唐,晋国建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600年间,盛衰轮替,难免慨然。公元前349年,晋静公被弑,晋绝不祀,晋国彻底灭亡。千古英雄,终究雨打风吹去。遍地锦绣,还须明眸善睐人。青山叠嶂,雄关映日,无以言表,惟歌惟赋。其辞云:
选建明德,叔虞封唐。河汾之东,嘉禾流觞。
遵奉王命,晋名为常。献侯受命,钟磬篪簧。
穆侯命子,未循时章。名以制义,大宗将亡。
文侯勤王,曲沃图强。六十七年,小宗登场。
献公拓疆,公子遭殃。骊姬之乱,重耳流亡。
文公建霸,践土迎王。灵公既立,权臣始彰。
景迁新田,下宫成殇。邲役战败,诸侯观望。
再战鄢陵,楚止北上。厉清君侧,反弑薄葬。
悼公复霸,诸侯朝忙。平失君道,政权落旁。
昭公之后,君卑卿强。六卿攻伐,知氏独昌。
晋阳之战,三家坐享。静公遭弑,晋祀倾丧。
后记
一部晋国史,半部春秋史。先秦史的研究,尤其是春秋史的研究,恐怕无论如何都避不开对晋国的关注与探讨,就如今日论说世界关系,难以避开美国一样。
晋南临汾,为晋国核心区域,无论文化遗存、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皆于斯为盛。山西师范大学,曾落户于临汾六十余载,历史学院较早利用地理优势,展开晋国史的相关研究,晋国史也成为永利官网的地方特色课程之一。2010年入职以来,张有智先生便叮嘱将晋国史作为研究方向之一,加之本人对此也有深厚的兴趣,便开始系统收集晋国史的相关资料,随时关注晋国史研究的前沿动态。2014年起,为本科生开设《晋国史》选修课,每年两次、甚或三次轮番讲授。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课堂,使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能思考为什么,便加速了相关的研究。我想真正好的课堂,是以相关学术研究为支撑,此或谓教学相长。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学基本素养,教学过程中以原始史料串引,通过对史料的讲解、分析,寻找历史的答案。过程有些辛苦,走过来倒也收获不少。
临汾市委宣传部拟出版“平阳文化系列丛书”,约写晋国历史文化,书稿遂在讲义的基础上修改完善。限于丛书体例的要求及阅读对象的定位,语言表述以通俗易懂为主,注释一律从简,但仍以读者能寻找到文献线索为要。书中插图,除自己拍摄、采自考古发掘报告、博物馆展览图录外,余多为临汾市委宣传部委托曲沃晋国博物馆、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代为寻找。精美的图片,使本书增色许多,在此对市委宣传部及两馆致以深深谢意!张焕君先生在统稿丛书时,对本书写作方式提出了不少建议性的意见,田建文先生、吉琨璋先生爽快提供所需文物图片,在此对诸位先生致以真诚的感谢!书中引用的原始文献,研究生田帅、李殊、曹莹、齐志慧、张路遥诸位同学尽心校对,以致谢意!
限于时间与学识,书中错谬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祈待同好指正!又因丛书字数要求,许多内容未能列入,只好以待来日完善。
耀亭谨识于三晋文化研究所
2021年8月